對于辦公樓公攤比例的規定標準,國家并沒有出臺相關政策或文件,主要是靠市場和行業多年來形成的規范。企業應根據自身資金實力,或辦公樓租金單價去衡量可否接受,在普遍行情中,辦公樓對外所報的租金價格都已包括公攤面積(如不包括,僅實際的使用面積,報價勢必會較高)。
辦公樓公攤面積包括:電梯井、公共用房、設備間、管道井、管理用房、公共門廳過道、樓梯間、共用墻體、值班警衛室、垃圾道、變電室等。與純住宅的居民樓相比,辦公樓的公攤比例相對高一些,整體的波動區間在20%-50%,行業一般在30%左右(更有甚者高達40%)。
需要注意的是,公攤既然分攤出來就一定是為“大家”服務的,如高層寫字樓具有的逃生夾層、所有的消防通道、電梯和大堂等,有的配套可能平時用不上,但又不可或缺,它的存在即需要有人付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