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手商鋪交易稅費,包括買賣雙方之間需要承擔的不同比例的稅種,賣方這邊相對多一些,買家會少一點。大致包括:房產交易稅、印花稅、個人所得稅、營業稅、土地出讓金及契稅、房屋登記稅等。買賣雙方之間的繳納稅種和比例如下所示(不同地方因政策不同,繳納種類和比例也有細微差異,具體以當地稅務部門要求為準):
如一個商鋪130萬買入,賣出價格為230萬,本來中間有100萬的溢價,但按各種稅的標準算下來:賣方需交稅約38萬元,買方需交稅約9萬元。按理說商鋪溢價漲了將近一倍,可實際只有50%的收益,另外50%政府以稅收名義征收了。有些人轉讓商鋪售價甚至有低于一手全新的,但還沒人買,主要就是升值慢、稅費高,另一個就是產權到期的續費問題了。
此外,買賣雙方之間的某些稅費承擔,也可依據雙方意愿平等協商。也存在有賣方直接將稅費成本間接轉移到買家這邊,就需要靠自己擦亮眼睛去甄別了。